傅向升:當前行業運行焦點關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全國兩會剛剛閉幕,新一年和“十四五”的思路和目標都已明確,經濟工作全面啟動。新年伊始,石化行業運行和高質量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關注點,有的已引起同仁們的擔憂與深思。對此,在珠海舉行的2021中國國際石化及下游產業技術大會上,傅向升副會長簡要回顧了去年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重點分析了當前行業運行需要關注的焦點。現編發于此:
1.2020年簡要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并快速擴散,打亂了正常的工作和社會生活秩序,世界經濟遭遇了自二戰以來最差的一年,甚至是自上世紀20年代大蕭條以來各大經濟體同步大幅下滑的最艱難一年。1月25日、26日,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繼發布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或收縮3.5%,聯合國認為受疫情影響萎縮4.3%,降幅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2.5倍。
2020年是極其難忘的一年。上次的全球大瘟疫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據統計10億人感染、2500萬至1億人死亡,今天在世的人已經極少有那次疫情的記憶。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經濟的沖擊及其造成的影響、對人類健康及其社會活動方式造成的影響,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將終生難忘。
中國經濟去年遇到了自1976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中國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101.6萬億元,同比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按當時匯率計約15.6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比重約17%,再次躍上新的平臺。
石化行業2020年所遭遇的挑戰前所未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行業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1.08萬億元,同比下降8.7%;利潤總額5155.5億元,同比下降13.5%;進出口總額6297.7億美元,同比下降12.8%。這是石化行業有統計記錄以來經營數據較差的一年。
一是去年主要產品價格下降明顯。
全年布倫特原油均價41.74美元/桶,同比下跌35.05%,這是在上年度同比下跌9.9%的基礎上出現的大幅下跌;化工品價格總水平同比下跌6.4%,其中39種主要無機化工產品中年均價同比下跌的有29種,占比達74%,88種主要有機化工產品中年均價同比下跌的有70種,占比達79.5%。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是全行業收入和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
二是主要產品產銷量增加。
2020年1月下旬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一季度生產運行影響嚴重,自二季度復工復產趨穩,生產逐步恢復,全年主要產品產量都有增加,原油產量同比增長1.6%,這是連續2年同比增長;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9.8%,連續4年增量高于100億立方米;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3%;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長3.6%,其中燒堿產量同比增長5.7%,乙烯產量同比增長4.9%,純苯產量同比增長8.6%,精甲醇產量同比增長4.7%;合成樹脂產量同比增長7%,其中聚乙烯產量同比增長8.9%,聚丙烯產量同比增長10.8%,聚氯乙烯產量同比增長3.3%;合成橡膠產量同比增長0.5%;合成纖維單體產量同比增長8.6%。
主要產品市場消費增量更大。原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5.6%;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7.3%;主要化學品消費總量同比增長約4.6%,其中乙烯消費量同比增長1.7%,純苯消費量同比增長8.8%,甲醇消費量同比增長7.5%,冰醋酸消費量同比增長2.6%,燒堿消費量同比增長5.8%;合成樹脂消費量同比增長8.4%,其中聚乙烯消費量同比增長10.2%,聚丙烯消費量同比增長13.2%,聚氯乙烯消費量同比增長4.1%,聚苯乙烯消費量同比增長7%;合成橡膠消費量同比增長10%;合成纖維單體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7.2%。
三是下半年行業成績更加突出。
上半年,全行業營業收入5.07萬億元,占全年的45.7%;利潤總額1416億元,占全年的27.5%;進出口總額3054.7億美元,占全年的48.5%。全年分解來看,1、2月份原油加工量、主要產品產量等都降到了冰點,營業收入、企業利潤在3、4月份降到低點,全行業4月份當月虧損9.21億元。油氣板塊連續2個月虧損:4月虧71.4億元、5月虧72.8億元,上半年累計虧損244億元。自5月份開始生產經營逐步改善并回升向好,受影響最嚴重的煉油板塊到9月底實現扭虧為盈38.4億元;全行業營業收入9月份接近正常年份每月1萬億元的水平,全行業利潤總額10月份恢復到較好年份每月700億元以上的水平。正是廣大石化企業和全系統干部職工不懼挑戰、全力拼搏,下半年基本補回了上半年疫情造成的損失,把疫情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總體來看,去年同步大幅下降、經營數據不好看,但是從歷史和辯證地看,過去一年石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地位進一步鞏固,全行業的結構在優化、傳統產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在加快、有的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占比在提升,整體上全行業正在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并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本質安全、國際交流、園區管理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許多新的突破。
2.去年運行凸現出“三個加劇”
受疫情的影響,去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遇到的挑戰和困難異常艱巨,行業運行反映出一些新的特點,實際上一些長期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大宗基礎石化產品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制約、原始創新薄弱等這些短板、這些長期存在的主要矛盾尚未根本改觀;企業外部環境以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改善也不明顯。尤為凸現的是“三個加劇”:
一是分化在加劇。
不同的板塊、不同的行業其分化情況更加明顯,三大板塊的分化情況:從營業收入看,油氣板塊8665.4億元,同比下降17.6%,差于行業平均值;煉油板塊3.4萬億元,同比下降15.5%,差于行業平均值;化工板塊6.6萬億元,同比下降3.6%,好于行業平均值。從利潤看,油氣板塊270.9億元,同比下降82.3%,大幅差于行業平均值;煉油板塊460億元,同比下降45.6%,大幅差于行業平均值;化工板塊4279.2億元,同比增長25.4%,明顯好于行業平均值,并大幅好于油氣和煉油兩個板塊。從子行業看,基礎化工產品全年營業收入下降5.2%,利潤下降2.6%;農藥全年營業收入增長6.1%,利潤增長0.5%;專用化學品全年營業收入增長1.6%,利潤增長13.4%;合成材料全年營業收入下降6.7%,利潤增長5%;橡膠制品全年營業收入微降0.8%,利潤增長39.6%;煤化工產品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7%,虧損19.4億元,增虧近11億元。
二是原油對外依存度在加劇。
“十三五”以來,原油進口量持續增加,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6年進口量3.8億噸,對外依存度65.4%;2017年進口量4.2億噸,對外依存度68.4%;2018年進口量4.62億噸,對外依存度70.8%;2019年進口量5.06億噸,對外依存度72.6%;2020年進口量高于5.4億噸,同比增長7.2%,對外依存度再次創新高到73.5%。
三是化學品的競爭壓力在加劇。
大宗基礎化工產品過剩,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專用化學品缺乏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去年有不少產品的進口量繼續大幅增加,有機化學品進口量再創新高7333.7萬噸,同比增長20.5%;合成樹脂進口量創新高3743.6萬噸,同比增長11.2%,其中聚乙烯增長11.2%,聚丙烯增長29%,聚氯乙烯增長36.1%,環氧樹脂增長40.2%,聚碳酸酯增長1.9%;合成橡膠進口量增長22.4%;乙二醇進口量增長6%;己內酰胺進口量增長32.5%。具體產品看,有的是價格因素,很少是產能不足,有的更是因為高端產品缺乏。
3.開局之年的關注點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當前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仍十分艱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
第一個關注點:“十四五”開局的基礎和平臺。
剛剛走過的“十三五”世界石化產業經歷了一個新的景氣周期,以亞太、北美和海灣為主的三大區域,烯烴、聚烯烴等主要石化產品的產能產量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與重組不斷加快,專用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及其高端纖維與膜材料占比增加,尤其是北美和海灣地區以乙烷、丙烷等輕烴為原料的烯烴增量明顯,而中國憑主要石化產品的增量成為亞太和世界石化產業的主要貢獻者。
據國家統計局和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我國煉油能力由2015年的7.8億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8.9億噸/年,原油加工量由5.22億噸增加到2020年的6.74億噸,聚乙烯產能由2015年的1498萬噸/年增加到2384萬噸/年,產量由138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1906.6萬噸/年,乙二醇產能由2015年的720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1642萬噸/年,產量由46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900萬噸/年,聚丙烯產能由2015年的1964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3278萬噸/年,產量由1579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625.9萬噸/年,PX產能由2015年的138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619萬噸/年,產量由91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000萬噸/年。這樣的快速發展、如此之增量在我國石化產業歷史上是沒有的,在世界石化產業發展史上也是極其少見的,“十四五”開局的這個基礎和平臺值得關注。
第二個關注點: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從目前疫情持續擴散的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隨著疫苗的注射和季節的變換,疫情擴散的勢頭正在減弱,全球經濟正在好轉。雖然還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但世界經濟2021年將重回增長是確定的。疫情防控中國做得最好,今年的全國兩會如期召開也向世界展示了自信。去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初世界銀行和IMF都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約在8%;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發展目標增長6%,這是中央看到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形勢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充分估計了世界經濟的各種不利因素后,作出的低調而保守預期;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央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不以數量論英雄、突出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明確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由此可以判斷中國經濟今年實現預期目標、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作用將更趨明顯。
第三個關注點:價格波動令人擔憂。
受疫情影響,國內國際石化市場原油及主要產品價格去年全年同比下降幅度較大,自去年11月份開始大部分產品價格回暖、12月份繼續走高,當月市場重點監測的39種無機化工產品價格環比上漲的有24種,84種有機化學品價格環比上漲的有68種。
今年1月份以來原油和化學品價格成為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布倫特原油均價1月55.11美元/桶,環比上漲11%;2月為61.91美元/桶,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11.7%;3月8日曾短時間升高到71美元/桶,有機構推波助瀾預測三季度將突破80美元/桶。主要化學品價格,1月份重點監測的46種無機化工產品中,同比上漲的有25種,占比54.3%,環比上漲的有29種,占比63%;87種有機化學品中,同比上漲的有46種,占比52.9%,環比上漲的有49種,占比56.3%,這是一年多以來首次出現多于50%的無機和有機產品的價格同比環比同時上漲。
2月份上漲更是驚人,無機化工產品中價格同比上漲的有26種,占比56.5%,環比上漲的有34種,占比73.9%;有機化學品中價格同比上漲的有55種,占比63.2%,環比上漲的有64種,占比73.6%。無機化工產品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環比增幅最高21.4%,有機化學品中1,4-丁二醇價格環比增幅最大43.3%,同比上漲93.9%。
還有多種產品價格環比增幅高于20%,如苯類:粗苯、加氫苯、甲苯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6.9%、20.9%、21.2%。丁辛醇類上漲更是驚人:正丁醇價格環比上漲32.2%,同比上漲86.2%;異丁醇價格環比上漲24.8%,同比上漲98%;異辛醇價格環比上漲23.8%,同比上漲111.7%。其他還有:丙酮價格環比上漲27.4%,同比上漲54.9%;雙酚A價格環比上漲42.9%,同比上漲98.4%;醋酸價格環比上漲23.6%,同比上漲96%;二辛酯價格環比上漲21.4%,同比上漲64%;聚醚價格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66.7%;聚合MDI價格環比上漲17.8%,同比上漲63.7%。同比漲幅高于50%的有14種之多。
2月份化肥價格同比上漲均高于10%,其中尿素同比上漲27.7%,一銨同比上漲13.6%,二銨同比上漲15.8%。2月份合成樹脂各種類也是環比同比齊漲,其中聚氯乙烯環比上漲6.4%,同比上漲12.9%;低壓聚乙烯環比上漲5.5%,同比上漲13.8%;高壓聚乙烯環比上漲4.9%,同比上漲44.6%;聚丙烯環比上漲7.8%,同比上漲17.2%;ABS環比上漲10.1%,同比上漲31.5%;EVA環比上漲2.4%,同比上漲37.6%;聚碳酸酯環比上漲8.5%,同比上漲47.9%;聚甲醛環比上漲9.1%,同比上漲48.6%;尼龍66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32.4%;環氧樹脂環比上漲8.6%,同比上漲36.7%。
從3月份開始原油和主要化學品價格有所回調,可是今年剛起步產品價格已經成為業內人士最關注的“吸睛點”,這種同步上漲傳遞的正面信息是經濟在回暖,而大幅上漲令業界焦慮不失人為炒作的因素,更令人焦慮的是有些產品產能過剩的狀態下,會不會刺激新的投資沖動?可見今年經濟運行的國際國內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確實更加復雜。
第四個關注點:風險控制不容忽視。
縱觀工業化發展歷史和過程,能夠成長為今天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劈波斬浪、一路荊棘走過來的,造就百年企業把握好戰略、管理、創新等因素很重要,國內外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控制好風險很關鍵,一是企業首先做好本質安全控制安全風險、做好綠色發展控制環境風險,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基本的和底線要求。
二是企業要控制好資金風險,確保資金鏈的安全。我去年初曾在不同場合談企業控制風險和資金鏈安全,尤其是在市場環境和經營環境日趨復雜、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的特殊時期,更要特別注意資金鏈的安全;可去年有的企業、甚至是發展前景不錯的企業,有的遭遇經營困難、有的發生債權違約、個別的甚至陷入財務狀況惡化,這些身邊的案例和教訓警醒我們,打造百年企業控制好資金風險、確保資金鏈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
三是企業要控制好投資風險。在當今世界工業產品供需基本平衡、消費穩定增長,尤其是有些產品產能過剩的狀況下,我們一定要改變過去以規模論英雄的傳統思維模式,一定要改變過去拼規模、拼投資、拼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一定要深刻領會、真正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以全球競爭力為衡量標準、以效益為企業目標來把握好投資風險。在這方面還有一個被動投資的問題,有些企業一直發展得很好,不僅是行業管理發展的標桿,也為當地經濟、財政和就業承載著重要貢獻,有的當地政府有時會要求企業加大投資加快發展,企業為了滿足當地政府要求,不說是盲目但也是無奈的決定投資、鋪了新攤子,有的新鋪的攤子已脫離了原有的主業、甚至遠遠超出了企業原有的優勢,有的還是短貸長投,這樣的投資風險是很可怕的。建議企業和企業家在遇到被動投資、尤其是超出自己的主業優勢和能力范圍時,一定要充分聽取專家的意見、發揮專家的作用,不能迫于壓力輕易許諾,以免日后陷入困境時追悔莫及。
第五個關注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全球市場競爭力。
前面談到 “十三五”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很多新石化裝置的建設、很多石化產品的增量,都是世界石化產業歷史上少有的。中國石化產業也是大項目集中建設、集中投產,有的行業發展很快、有的企業發展很快、有的裝置建的很大,我們在研究“十四五”發展戰略和思路、確定重點任務和目標時,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要冷靜并正視已有的規模和基礎,放眼國際石化產業大平臺,不僅要認真論證技術的先進性,也要論證原料的成本優勢,更要論證市場的現實需求。認真論證、冷靜判斷、慎重決策,不僅論證國內不同企業、不同區域、不同原料的優劣勢,更要立足國際平臺、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分析。
前面談到了我國石化產業“十四五”起步的平臺和“十三五”取得的成績,“十四五”期間如何確立發展思路和目標,不妨先看一下世界石化產品的產能產量和消費量情況:乙烯產能1.98億噸/年,全球消費量約1.7億噸/年;丙烯產能1.51億噸/年,全球消費量約1.13億噸/年;聚乙烯產能1.28億噸/年,全球消費量約1.06億噸/年;聚丙烯產能9216萬噸/年,全球消費量約7750萬噸/年;聚氯乙烯產能5815萬噸/年,全球消費量約4914萬噸/年;乙二醇產能4389萬噸/年,全球消費量約3228萬噸/年;丁辛醇產能1305萬噸/年,全球消費量約853萬噸/年;PX產能6448萬噸/年,全球消費量約4838萬噸/年。從全球市場供需來看,這幾大產品都處在總產能高于總需求的狀態,大多產品尚在合理范圍內,而像丁辛醇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5.4%,說明產能過剩情況更為嚴重。所以,“十四五”及其未來發展目標的確立和發展戰略及思路,都應面向國內外市場和世界石化產業的大背景、大平臺論證和決策。
實際上,今天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遇到了一個最大的關注點:碳達峰與碳中和,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認真研究的課題。石化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雖然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總能耗一直約6.3億噸標煤,碳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0%,貫徹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和《政府工作報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要求,我們正在配合有關部委研究石化行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方案和路線圖。
目前全國碳排放總量是多少也是眾說紛壇,低者說98億噸、高者說120億噸,相差不少!具體到企業我們不能底數不清,各企業要根據本企業的原料和能源消耗量,認真測算每年的碳排放量,在清楚家底的基礎上,再結合本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實事求是、科學嚴謹、認真研究確定企業碳達峰的時間表,認真制定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路線圖。
以上關注點,僅供行業同仁在研究當前的起步工作和“十四五”如何開局時參考,不盡面面俱到、也許有失偏頗,希冀某些啟發,助力企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