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四五”行業主要任務之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企業集團和石化園區
“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存在企業多而散、盈利能力偏弱、企業布局不盡合理、園區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為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對行業今后5年企業和化工園區發展提出了具體思路和目標。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培育一批領航企業
《指南》指出,首先要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集中力量做優做強主導產業。加強成本管理、創新管理、質量管理、人才管理、品牌管理,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完善信譽體系建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其次,通過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企業,培育一批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國際化經營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領航企業,代表行業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產業鏈分工和國際治理,在國內發揮壓艙石作用,保障行業平穩運行;培育一批專業特色突出的“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引領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方向和行業發展潮流,與領航企業互為依托,實現產業鏈優勢互補。
《指南》提出的目標是,到“十四五”末,企業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經濟效益逐步提升,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6%以上。
優化化工園區布局 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指南》指出,一是要優化國內化工園區布局,促進差異化、協同化發展。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為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協同發展,發揮大型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石化產業集群化發展。
二是培育產業集聚度高、相關產業協同促進的五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杭州灣石化產業集群、泛大灣區石化產業集群、環渤海灣石化產業集群、海西石化產業集群、能源化工“金三角”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十四五”期間重點培育70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化工園區,包括40個石化園區和30個專業化園區。
強化規劃引領及準入管理 提升園區產業發展質量
《指南》提到,為提升園區產業發展質量,要發揮產業規劃引領作用,延伸產業鏈,推進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加強園區內上下游產品鏈協同、能源互供和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準入管理及預評估制度,對入園項目的單位土地投資強度、土地利用率、工藝先進性、安全風險、污染物控制措施等進行綜合評估,從源頭把握好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建立升級改造和退出機制,對園區內存量項目的單位土地銷售收入、單位土地利潤、能耗強度、排放強度等進行綜合評價,分類施策。推動落后產能關停并轉,為園區轉型升級創造空間。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提升綠色保障能力
《指南》指出,要將環境保護和本質安全作為園區綠色發展的關鍵抓手,推動園區配套設施建設與安全風險防控、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融為一體。做好定量風險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建立裝置、企業、園區三級風險管控體系,制定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建立安全環保專業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建立園區企業安全監管信息檔案,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大力發展倉儲物流、裝置維保、檢驗監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園區營商環境。積極推動園區責任關懷工作,建立園區與周邊鄉鎮和社區的溝通機制。爭取到“十四五”末,創建50家“綠色化工園區”,全面承諾踐行責任關懷的重點化工園區超過百家,重點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成為“天藍、水清、草綠”生態優美的產業集聚區。
強化管理服務能力 提升智慧發展水平
《指南》要求,進一步探索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將園區建設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市場參與轉變。建設智慧化工園區,提升園區專業管理服務水平。結合園區產業特色,以大數據為核心、以融合服務為根本,全力推進大數據技術與園區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加快園區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逐步實現對化工園區安全、環保、應急、能源、物流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智能監管與分析,切實提升園區智慧管理水平。
爭取到2025年,新建50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30%的省級及以上重點化工園區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創建工作。
推動園區創新發展 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
《指南》強調,要加強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高端人才和科研團隊引進力度。到2025年,建成50個園區創新中心。總結和推廣園區建設管理經驗,完善園區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并頒布50項化工園區管理與建設標準。編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適時開展“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試點。
到2025年,培育50項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包括20家發展質量高、管理水平優、產業協同好、創新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化工園區”,30個技術先進、效益顯著的“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