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挑戰 激發新動能 打一場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2020石化產業發展大會召開
直面新挑戰 激發新動能 打一場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6月2-3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20石化產業發展大會通過中國化工報網路平臺直播召開。本次會議是石油和化工行業在疫情阻擊取得初步勝利,全國兩會圓滿閉幕,舉國上下凝心聚力落實兩會精神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動員和誓師大會,對引導行業學習貫徹兩會精神、堅定信心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油價暴跌、國際石化產業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這些都給我國乃至世界石化行業不僅造成了深度影響和嚴重沖擊,而且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大會以“應對疫情挑戰,謀劃“十四五”發展”為主題,深度聚焦行業企業關切,深入分析了當前行業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提出要用創新的方法、用創新的力量破舊立新、轉危為機,開辟出行業發展的新道路、新境界、新格局。會上,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分享了行業的發展思路和重點工作。會議還重點探討了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和重點任務。
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分析,新冠疫情給全球宏觀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石化產業面臨歷史上最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傳統產品結構優化、落后產能淘汰、過剩產能壓減的任務仍然艱巨。高端聚烯烴、專用樹脂、特種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醫用化工材料、高端電子化學品等專用化學品以及一些石化過程用的催化劑、特種助劑(添加劑)等特種化學品,國內市場長期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有的甚至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伴隨著5G技術的突飛猛進、高端裝備制造的加快興起、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導,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拉動下,消費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短板正在日益凸顯。同時,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給行業經濟運行帶來嚴重困難,經濟效益下滑給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考驗。
李壽生指出,盡管我們石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是長期穩中向好這一總的發展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回旋余地廣,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同時也具有相對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和工業體系,生產能力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列,具有應變局、育新機、破危局、開新局的基礎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創新的方法、用創新的力量破舊立新、轉危為機,開辟出行業發展的新道路、新境界、新格局。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穩鏈”“補鏈”“強鏈”水平。要全力開拓市場需求盡快扭轉行業經濟下行趨勢,持續提升基礎產業優勢,開創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的增長點,全力推動全行業綠色和數字化轉型,加快實現發展方式的新跨越,全力強化企業管理,逆勢開創經濟效益新局面。
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陳愷民談到,本次會議以應對疫情挑戰、謀劃“十四五”發展為主題,與石化行業面臨的形勢與任務、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較為契合,有助于業界堅定信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行業發展工作,有利于加快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堅持安全發展、決戰污染防治、“補短板”“強弱項”轉化發展動能等重點任務的落實。
“ 石化行業要把滿足內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善的內需體系,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型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為此,今后全行業一要狠抓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二要深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三要堅定信心,統籌做好‘六穩’‘六保’;四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陳愷民說。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石化處處長邵稷在發言中強調,石化產業要充分認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要貫徹國務院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多措并舉加快推進重大石化項目建設。同時還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此外還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完善綠色標準體系,加快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主持。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在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玉營作了《航天粉煤氣化新技術示范及應用報告》。大會包括主論壇、油氣論壇、化工高端綠色發展論壇、烯烴芳烴論壇。
會上,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發布了《2020 年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航天長征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作了《航天粉煤氣化新技術示范及應用報告》。大會包括主論壇、油氣論壇、化工高端綠色發展論壇、烯烴芳烴論壇。
6月2日下午,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主持的2020石化產業發展大會油氣分論壇在中國化工報社網絡直播平臺舉辦。與會專家在分析當前油氣行業面臨的困境后指出,油氣行業要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準備,立足技術創新,加強成本控制,抓住機遇才能走出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油氣市場遭遇重挫,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油氣行業被推到供需雙側擠壓的艱難境地。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戴寶華指出,全球石油市場秩序的恢復很大程度取決于中國的情況,而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快速恢復,且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分析國內石油需求可以看出,來自成品油、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一降一升,特別是石化領域新增裝置的投產會推動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在下半年有明顯增長,2021年國內石油需求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美經貿協議的簽署,使當前市場形勢下我國擴大美國能源產品進口的挑戰大于機遇。”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戴家權分析了從美國進口能源產品面臨的情況。進口美國LNG因市場空間小,同時價格、關稅以及運費等方面因素導致其經濟性面臨較大挑戰;進口美國原油與國內煉廠需求匹配度存在一定問題;進口美國甲醇不具競爭力,進口空間不大;擴大自美進口煤炭的數量和金額空間均十分有限。但乙烷制乙烯、丙烷、美國石油焦等都有一定的進口增長空間。他表示,擴大進口應全面基于市場經濟原則,美國能源產品只有具備市場競爭力,擴大進口才具有現實性。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兼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院長張奇針對油氣行業應對困境和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國內油氣行業要加強成本控制,做好長期低油價的準備;減少國內勘探開采;轉變現有能源安全觀念,樹立石油等資源產品的買方市場思維;加強對海外優質資源收購的研究;建立完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體系。未來油氣企業要繼續立足降本增效,開展技術創新,同時積極開發地熱、油田光伏、油田風電和油田產氫等新能源,持續深化綠色轉型。
低油價對油田服務企業有直接影響。對此聯合會油氣專委會副秘書長張映紅表示,未來半年以至更長時間,全球油氣行業將處于緩慢恢復期,我國油服業需要利用低油價機遇窗口加快科技戰略布局,收購掌握前沿核心技術的中小型專業油服公司,快速趕上國際前沿步伐并形成特色優勢。
論壇上,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留成對中國煉油行業發展進行了展望,石化聯合會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陳向新針對管道完整性管理實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